您当前的位置 :栏目 > 创业 >
汇聚更多力量守护红树林 资讯推荐
2023-08-29 14:25:46   来源: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》  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【一线讲述】

汇聚更多力量守护红树林

讲述人: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、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文卿

“红树长不好,要去问螃蟹。”这句趣语说明,红树林生态系统复杂程度很高,要想有新发现,就要往林子里钻,要注意系统研究。我的导师林鹏院士被称为“中国红树林之父”,他生前经常提醒我们:野外调查的时间非常宝贵,要珍惜机会,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收集更多信息。

林先生的言传身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。比如,研究滩涂生物多样性,为了得到底栖动物种类、数量及生物量等信息,需要先把样方框内的淤泥挖出,装桶后运到岸上清洗,然后对底栖动物进行分类、计数、称重。现在,“钻林子”“挖泥巴”又成了我们对学生的基本要求。

我从1991年开始跟着导师做红树林研究,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。我们团队早期以红树植物对潮间带环境的适应机制、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等基础研究为主,现在除了继续强化基础研究,也关注红树林的保护、管理、修复和可持续应用,提出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红树林生态修复理论、技术和实施原则。红树林是最富有生物多样性、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,同时又是开放程度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,这就要求我们在做研究时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。我目前负责的“滨海湿地生态学专题”这门课程,提倡不同专业、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积极互动、发表意见。

1993年,林先生发起成立了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,秉持着开放态度,持续吸纳着不同学科人才。近些年,中国红树林研究发展速度非常快,在全球论文发表最多的十家相关研究单位里,中国占了四家,基本覆盖了所有研究方向,我想这与红树林研究中开放合作的态度是分不开的。未来,希望更多有志于守护红树林的青年学者加入进来。

(项目团队:光明日报记者张胜、吴春燕、唐一歌、马跃华、周仕兴、陆健、严圣禾、王斯敏光明日报通讯员丰瑶、邓丽云)

《光明日报》( 2023年04月26日07版)

关键词: 红树林


[责任编辑:ruirui]





关于我们| 客服中心| 广告服务| 建站服务| 联系我们
 

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-20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。